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者:王东坡发布时间:2021-10-03浏览次数:10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记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员郑磊

安徽日报讯(记者 陈婉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如何能快速便捷准确地筛查出食品安全问题?合肥工业大学研究员郑磊带领团队给出了答案。

郑磊2011年回国后,一直在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农产品智能装备、食品安全分析等领域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围绕关键领域,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探索。

针对“如何实现食品痕量有害物快速筛查”这一重要科学技术问题,郑磊近年来研究出多项食品有害物快速超灵敏检测新原理和新方法,发展了基于功能性磁性纳米材料的核酸适配体探针筛选新方法;发展了适用于重金属离子和小分子靶标的核酸适配体探针磁珠展示技术筛选新方法;建立了基于胶体金比色分析的超灵敏快速检测新方法;利用功能性磁性纳米材料结合免疫识别技术,建立了目标生物毒素的高通量、超灵敏检测新技术等。仅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向,就发表了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30余篇,有关成果于2019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如何在保持农产品完整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质量检测?这是郑磊解开的另一重要科学技术难题。他发展了多项多光谱和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建立起转基因作物品种多光谱成像检验新方法;发展了粮油食品原料真菌毒素污染快速无损检测和分选技术;建立了基于多光谱的果蔬成熟度和内在品质无损鉴别分级方法;建立了农产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危害成分的实时检测技术;建立了橄榄油、婴儿奶粉、注水牛肉和掺硼砂面粉等食品真伪身份无损鉴别技术;发展了太赫兹光谱在油类品质检测中的应用。不仅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任务,这些成果也在粮油、坚果、种子、果蔬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去年,在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评选上,这一科技成果获得一等奖。

面向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研究领域,郑磊近年来发展了多项有创新性的研究方法。针对食品冷链过程中潜在的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基于微流控富集和抗体/适配体特异性识别原理,他研发出一种低成本痕量检测技术,对靶标刺突蛋白实现了高灵敏准实时检测。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郑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和推广。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安全重点专项项目“粮油食品供应链危害物识别与防控技术研究”,瞄准粮油食品供应链安全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联合国内12家高校院所及龙头企业共同承担。该项目产生的一批科研成果,如深层粮仓自动扦样系统、粮油原料真菌毒素检测分选系统、储粮害虫先进防治技术等,已经开始在中储粮、中粮油脂等示范企业进行应用。

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郑磊2016年起担任安徽省农业生态与质量安全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专家,牵头组建了功能研究室,为省市政府和地方农产品、食品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咨询,2021年起担任安徽省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他与美亚光电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率领的农产品智能分选技术与装备团队2020年入选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推动了我省在农产品品质智能识别与分选领域的技术进步。他还主持了省科技重大专项、省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计划等项目,我省著名的食品企业如三只松鼠、洽洽瓜子、古井集团等都有这些项目通过科研合作孵出的“金蛋”。